艺术品迎春拍卖聚焦“潜力股
来源: 拍卖
发布时间: 2014-04-02 04:07:48
点击量:
对于已有20年发展历史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,四季拍卖早已是每年拍卖日程中让人“习以为常”的常规动作,按部就班且难有新意。但是,2014年的春天却稍显不同寻常。 从春节至今,北京保利、中国嘉德、北京匡时、北京荣宝等艺术品拍卖公司,纷纷高调举行“迎春拍卖”,并在规模不大的拍卖会中,纷纷亮出自己的新特色。这似乎从另一个层面说明,正在料峭春寒中行进的艺术品市场,正在努力寻觅契合市场新需求的“迎春”法宝。 特色专场成为“潜力股” 在艺术品市场遭遇调整期间,借助各种方式提高知名度,吸引买家入场,成为各家拍卖公司的常用手段,其中,特色专场的发掘和设置成为拉动艺术市场增长方式中最受瞩目的“潜力股”。而这一点,在今年迎春拍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 嘉德四季首次推出的“妙笔连珠”连环画创作手稿专场,不仅涵盖了徐燕孙、刘继卣、王叔晖、任率英、侯长春等一代大师经典作品,所选《荆轲刺秦王》、《武松打虎》、《范进中举》、《刘胡兰》也因有确凿的出版记录而受藏家好评。因此,在其迎春拍卖首日,便以105件拍品全部成交,斩获“白手套”佳绩。 其中,刘继卣的三套作品《武松打虎》插图手稿、《黑旋风李逵》插图手稿、《说不完的故事》插图手稿,分别以36.8万元、21.85万元、20.7万元成交,分列该专场成交价前三。对此,该专场拍卖师徐军表示,连环画具有较强的叙事性、趣味性和艺术性,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,每一件经典的连环画作品,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,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。因此,作为画家原始创作记录的连环画创作手稿,更是物以稀为贵。 扇画小品渐入佳境 “扇画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,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,成熟于宋、元时代。明代以后,“折扇画”渐执牛耳,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,不乏超凡脱俗的传世佳作。明代沈周的《秋林独步图》、唐寅的《枯木寒鸦图》、周之冕的《竹雀图》、陈洪绶和白汉的《松下题诗图》等名家杰作,向来“一扇抵万金”。 近年来,随着书画行情一路走高,扇画小品也渐入佳境,受到越来越多藏家青睐。在北京匡时迎春拍卖的第一天,任伯年《娇雀幽兰》作为开场的第一件拍品,备受青睐,以无底价起拍,价格迅速上升最终以17.25万元成交。随后,经《碎金集》出版且有方震五上款的“仲月堂”藏溥儒《松涧迴云、行书自作诗》成扇,画面精彩,扇骨考究,经多次竞价后以35.65万元成交。而经《陆俨少画集》出版的金笺扇面《曲江行吟图》,经多次竞价,最终以35.65万元成交。此外,钱松喦、郭沫若共同创作的《黄花煨芋、草书自作诗》成扇则以32.2万元成交。 对此,北京匡时拍卖中国书画部主管晏旭表示,扇画小品价格趋向于中端市场,下至几万元,上至数百万元。“北京匡时通过对藏家梳理,发现藏家对于小而精的扇画喜好在近些年有所增长,因此,可以说,扇画藏家目前已经形成有相对固定的藏家群体,新藏家数量每年都在递增。” “再加上同时出自两位名家的作品本身很少,品相完整的更少,名家扇骨相匹配更是难上加难,因此,总体来说,扇面是集工艺、书画艺术水平、内容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品类。”晏旭表示:“扇画小品专场最终斩获717.3万元成交额也在预料之中。”